在获杭州各区、县(市)第一座“大禹银鼎”基础上,建德市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美丽建德”建设,组织人大代表视察调研“五水共治”工作,督促、指导政府统筹推进“污水零直排”建设、水生态环境修复、智慧化治水等工程,积极助推建德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品质。
一是聚力截污控源,夯实绿色生态本底。持续加强项目监督,坚持建管并举,推动截污纳管建设工程,完成3个镇街、5个工业园区和29个生活小区零直排建设任务,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完成6家污水处理厂清洁排放技术改造和1家污水厂扩容。联动“五水共治”办、生态环境、水利、属地镇街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检查,深入开展“找寻查挖”专项行动,全面进行水污染问题排查整治。立足规划审查职能,推动完成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科学编制,并专题听取农村污水扩面提升工程推进情况的汇报,指导加快农污治理系统工程。
二是聚力数智治理,强化河湖智慧管护。推动打造数字化监督平台,拓宽延伸监管渠道,以承接省级“碧水提质”饮用水水源地数字化管理子场景试点为重点,构建水源地全要素数据库,实现水质和异常事件线上县乡一体化协同、精细化管控等功能。以“不让一滴污水流入新安江”为原则,试点开展高铁新区智慧管网系统建设项目,实现园区智治助力污水管控,该做法入选国家生态环境部典型案例。借助农污管理平台相关信息数据,生成运用反映终端设备运行状况的三色健康码,实现终端码全覆盖,通过一码串联农村污水长效运维五方主体,形成问题“发现-处理”闭环,并建立半小时问题处置圈。
三是聚力全域谋划,创建全民护水好氛围。以民生实事项目监督为抓手,持续推进幸福河湖建设。全面推行目标管理,细化分解任务,监督推动生态扩容、河湖岸带生态修复。因地制宜建好16个乡镇76份“一河一策”绿色档案,动员乡镇(街道)人大工委开展域内五水共治工作监督,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工作机制,扎实推进治水工作监督全覆盖、全方位。积极发动人大代表参与美丽河湖创建,助力沿岸畜禽退养、生态堤坝建设等工作,打造新安精品绿道品牌,帮助当地农民探索致富增收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