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阳区人大常委会在全区范围内创新开展“双标双带”制工作,以“标兵代表+标杆联络站”为引领,以“代表帮带+联络站携带”为抓手,构建起全覆盖、全周期、全方位的代表履职提升体系与联络站共建网络,为新时代基层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实践样本。
一是构建“双轮驱动”结对体系。在代表层面,实行“团组帮带+导师结对”制。经各乡镇(街道)人大推荐、区人大常委会审定,选树了51名“标兵代表”,其中包含市、区两级历年履职积极分子、优秀代表等,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起导师名录库。每名标兵代表与1-2名区、乡镇(街道)人大代表(议事员)建立师徒结对关系。同时,乡镇(街道)人大按4-6名基层代表为一组组成团组,每个团组由1名“标兵代表”担任组长。在联络站层面,从全区24个乡镇(街道)代表联络中心站和其他特色联络站中,通过标准量化,推选出7个标杆代表联络站,构建“1+N”共建携带网络。
二是打造“三维协同”工作格局。在范围上实现全覆盖,市、区人大代表全员结成帮带团组关系,全区所有代表联络中心站形成共建携带关系;在时间上贯穿全周期,分为初期“履职启航”学习培训、中期“能力提升”专项帮带、后期“经验传承”机制建设三个阶段,将活动贯穿代表任期,实现履职能力全过程提升;在内容上包含全方位:代表帮带涵盖议案撰写、审议报告、联系群众等全链条履职内容,进一步提高新时代人大代表理论水平和履职能力;联络站携带聚焦“建、管、用、融”,从制度完善、工作规范、特色打造等方面全方位进行携带,进一步建强全过程人民民主主阵地。
三是完善“三重保障”制度体系。通过出台规范性文件、落实规范化管理,增强对基层人大的工作指导,动态掌握工作进度,确保帮带、共建活动规范有序;通过系统化统筹,将“双标双带”制工作、代表主题活动和年度重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服务中心大局,打造具有人大辨识度和显示度的履职成果;通过立体化宣传,积极挖掘和推广“双标双带”制工作开展过程中的成效亮点和成功做法,加大优秀案例的宣传力度,通过主流媒体、短视频和新媒体等形式,充分展示代表风采、彰显人大担当,并形成体系化的经验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