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区人大常委会聚焦噪声污染防治,多策并举,把牢三“准”,做好执法检查监督,推动噪声污染防治“一法一条例”全面有效实施。
一、充分调研,瞄“准”重点问题。一是拓宽民意渠道,广纳群众意见。通过“民声e”、萧山人大微信公众号等线上渠道发放噪声污染防治网络问卷,对噪声突出问题展开调查,共收集1578份问卷,广泛收集群众对噪声污染的意见建议。二是摸排重点镇街,精确掌握情况。指定区第一大镇瓜沥镇和城区核心街道北干街道,对各自辖区内的噪声污染防治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其他各镇街(开发区)对辖区内的建筑工地进行重点检查,同时发动广大代表积极履职,及时将发现的噪声问题通过“民声e”系统上传,便于区人大精确全面地掌握情况。三是组织部门座谈,听取专题汇报。组织生态环境萧山分局、区住建局等五个政府部门开展座谈,听取五个部门关于噪声污染防治的工作汇报,了解各部门执法的典型做法,以及在执法过程中的难点、堵点,结合群众建议共同商讨优化方案。
二、点阵结合,精“准”实施监督。一是紧盯群众痛点,确定检查点位。根据问卷反映的群众意见,分析外部门收到的投诉、信访数据,兼顾群众投诉较多的点位,选择了部分工地、高架、公园广场等作为检查重点,例如萧山歌剧院广场、北干街道酒吧等,抓牢了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做到了噪音来源与噪音类型的全覆盖,确保执法检查靶向。二是抽查“四不两直”,覆盖全天时段。由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带队,开展“四不两直”式检查,邀请专业人大代表,直接前往噪声较多的点位,现场使用噪声检测仪进行测试,检查时段覆盖“昼夜”,力求执法检查直触真实的一线现场,深入挖掘存在的问题,高效发挥人大监督作用。三是开展专题询问,压实部门责任。5月31日,在萧山区2022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专题询问会上,代表针对工地施工噪声、广场舞噪声等方面展开问询,以人大的法定监督方式,压实部门责任,相关部门直面问题,担当回应。
三、立足长远,找“准”解决方向。一是加快推进功能区划调整。统筹区级相关部门,充分听取人民群众、人大代表、专业人员等意见建议,进一步细化方案,配齐专业力量,共同推进“萧山区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期满调整。二是深入推动“宁静”工程建设。督促有关部门强化系统性规划,加快实施“宁静”工程,进一步推广施工静力技术降低工地噪声,鼓励携带耳麦降低广场舞高音扰民,推进快速路噪音超标段的隔音屏全覆盖等。三是不断促进联动机制完善。监督政府相关部门,围绕噪声投诉信访件处置,利用生态环境治理联席会议机制,加强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的协调联动,建立健全部门和镇街考核机制,统筹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完善长效协同联动机制,及时调处各类噪声扰民事件。四是切实增强全民法治观念。线上线下多渠道开展噪声污染“一法一条例”宣传工作,组织专题学法活动,通过代表将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敬法的法治理念传递给群众,推动噪声污染防治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逐步形成自律自究、违法处置的全社会良性综合治理模式,从源头上减少噪声污染源,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