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钱塘新区条例》(后简称《条例》)是杭州市人大常委会为钱塘新区“量身定制”的地方性法规。为了把《条例》宣传好、贯彻好,钱塘区人大常委会在市人大常委会指导支持下,精心制定《条例》宣贯建议方案,并与区委宣传部、区政府相关部门共同打好《条例》宣贯“组合拳”,着力提升“三个度”,赋能钱塘高质量发展。
一、媒体宣传造声势,提升《条例》出台意义知名度。一是多级媒体聚力造势。主动寻求市委宣传部的支持,积极邀请省市级以上新闻单位,邀请到“人民网”“中新社”“浙江日报”“浙江新闻频道”“浙江之声”等12家新闻媒体参加由杭州市人大常委会举行的《条例》新闻发布会。新闻发布会当天,各家新闻单位“火力全开”,共形成24篇宣传报道,为《条例》宣传打响了“第一枪”。二是系列报道乘势追击。紧紧抓住6月26日新闻发布会、7月1日《条例》正式施行等重要时间节点,延续宣传火力,通过纸媒、新媒体、广播等多渠道,全文刊登、深读解读、专题评论等多形式开展系列报道,营造铺天盖地的宣传氛围,帮助广大市民对钱塘新区有了更多、更深、更广泛的了解,对钱塘新区高质量发展更增添了信心。
二、专题解读明优势,提升最佳营商环境美誉度。一是聚焦特色亮点,重点解读。聚焦《条例》的特色亮点,就《条例》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促进条例实施的具体做法,以及如何开展先行先试、加快形成体制机制优势、发挥多块国家级牌子叠加优势、做大做强现代化产业体系等问题作深入解读,进一步凸显钱塘的特色、优势与潜力。二是聚焦舆论焦点,重点回应。为防范舆情风险,钱塘区围绕《条例》意见征求期间收集到的来自群众、部门的普遍性疑问,由区委宣传部准备针对性解读,由区司法局组织编写《条例二十三问》,在《条例》发布后紧密跟踪舆情,适时向社会发布相关内容,及时回应质疑。三是聚焦助企招商,重点突破。为打响“最佳营商看钱塘”品牌,助力“三个一号工程”,区委宣传部印制了《条例》宣传册,重点突出《条例》赋予钱塘新区自主发展、自主改革和自主创新权限的重要意义,为助企工作者提供了“工作宝典”、招商工作者提供了“谈判筹码”。
三、贯彻落实强蓄势,提升赋能高质发展实效度。一是全员学习提高贯彻执行专业性。邀请市人大法工委专家作专题讲座,介绍《条例》制定的背景和过程,帮助各部门进一步理解立法意图,吃透《条例》精神。二是全面统筹增强贯彻实施协同性。针对《条例》贯彻落实涉及政府部门多的实际情况,在钱塘区人大常委会的建议下,建立由区政府办牵头统筹,多部门参与的具体贯彻实施领导小组,就贯彻落实新区条例关于先行先试、赋权赋能等要求制定工作计划,制定实施细则,以改革创新举措把《条例》中的“鼓励”“支持”“推进”条款转化成为具体的鼓励、支持、推进措施,推动《条例》落地。三是全程跟踪督促贯彻落实深入性。以条例内容知晓度、协调机制建立情况,重要条款落实情况等为指标,对《条例》落实情况开展监督,以监督促执行,进一步提高《条例》贯彻实施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