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区县人大
临安区:创新人大监督评议 打造天目林长制品牌
2024- 01- 03 14:35:17 来源:临安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作者: 帅英杰

临安区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人大监督职能,创新开展林长制工作评议,推动林长制工作在高水平建设“吴越名城·幸福临安”新征程中走深走实,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力。相关经验做法纳入全省10个林长制创新典型案例,宣传视频在浙江新闻频道、“Z 视介”新媒体视频平台播放。    

突出“三级评议”,多方位提高监督评议操作性。一是开展区级林长评议。将天目山、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区级林长纳入区人大常委会评议对象,重点对保护区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保护监督和管理、森林防火和安全生产等工作情况进行评议。二是开展镇级林长、警长评议。将镇级林长、林区警长作为镇级林长制评议对象,并将评议环节列入镇人民代表大会、街道居民议事会会议议程。其中,镇级林长重点评议贯彻上级决策部署、巡林履职、森林资源重点指标等情况。林区警长重点评议贯彻林业法律法规、涉林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森林防火和安全生产等内容。三是开展村级林长评议试点。将天目山、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在村及周边村的林长(警长)作为村级林长制评议对象,积极探索村级林长制评议工作模式,促进保护区强化区、镇、村三级联动。两年来,累计评议区级林长2人,镇(街道)级林长478人次,村级林长124人次,林区警长116人次;会前巡查发现交办问题405条,会中专题询问问题619条,会后交办意见建议285条,测评满意度94.8%。

突出“三大监督”,多方向增强监督评议实效性。一是联动执法,推动“一支队伍”管好保护地。以省市县三级联动的《浙江省综合行政执法条例》执法检查为契机,推动天目山、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14个部门和属地镇,融合公安、生态环境、综合执法及保护区内保队、景区保安队、公益救援队,组建“一支队伍”,实现常态联防、节点联勤、应急联动、部门联商、区域联管。二是专业调研,推动“一张图”引领转型升级。组织农业和农村专业组代表和智库专家围绕林农实际需求,结合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开展山核桃产业大脑建设献计献策,围绕生态化治理、林农生产经营、加工产品创新、流通营销等领域提出意见建议26条。三是专题视察,推动“一张金名片”保障生态富民。围绕生态金名片,先后组织人大代表对非粮化整治、农业“双强”、农文旅融合发展等开展视察调研,进一步拓宽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路径,促进“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取得更大成果。

突出“三大维度”,多角度彰显监督评议人民性。一是提高重视程度。把林长制工作作为人大监督政府履职的重要内容。今年半年度政情报告会上,区政府首次向与会省市区人大代表报告林长制工作情况。开展林长制工作网上询问周活动,人大代表向12个林长制成员部门提出询问66条,全部按照要求在24小时内完成答复。同时区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保障林长制工作。二是提升服务广度。全面强化林长履职管理,切实解决好林长“怎么干”的问题。截至目前,临安区各级林长(警长)累计开展巡林1.7万余人次,协调解决责任区域的林业保护发展问题2568个。三是扩大合作深度。在8月15日签订《浙皖毗邻五县市区人大林长制工作跨区域联合监督意向书》的基础上,先后赴淳安县、宁国市、绩溪县、歙县、安吉等地考察对接,探索建立浙皖毗邻六县市区人大林长制工作跨区域联合监督协作机制,携手打造浙西皖南生态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