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桐庐县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主动融入大局、服务大局,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助推“三农”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一是精选监督议题,为乡村振兴“量体裁衣”。县人大常委会持续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高度关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工作,找准监督小切口和发力点,先后选取茶叶全产业链发展、蜂产业全面振兴升级、“桐庐味道”公共品牌建设、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等10余项监督议题开展监督调研,提出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持系统观念、发挥示范引领、深化改革赋能等建议43条,均得到政府部门落实;深入推动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全方位、全链条、全过程监督人大代表票决出的农村污水治理、农贸市场提改等民生实事项目,其中,针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强基增效双提标”项目“推进难”突出问题,促成常委会临时增加专项视察活动,确保项目完成年度目标,为助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是创新监督方式,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今年以来,桐庐县人大常委会紧扣县委中心大局,将助力县域高质量发展作为年度重点调研课题,将“促进乡村新型业态培育”作为发展课题的重要子课题之一,并开展深入调研。按照人大、政府“同频共振、同向发力”思路,多次召集县农业农村局、县林水局等部门召开座谈交流,进一步厘清调研思路,明确都市农业、农村电商、桐庐味道三大新型业态培育重点工作。同时,以“专题调研+外出考察”相结合的方式,深入了解全县乡村新型业态发展情况、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针对调研中发现的产业空间瓶颈、制度建设滞后、人才紧缺短板等“卡脖子”问题,在全面摸清全县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以“调研报告+重点任务建议清单”的形式,提出意见建议10余条,及时转交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研究办理,监督支持县人民政府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
三是发挥代表力量,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县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来自人民、密切联系群众的特点和优势,今年以来,已邀请60余名各级人大代表共同参与常委会关于河长制工作、渔业资源保护、千万工程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等内容的执法检查、视察调研、座谈交流16次,为推动乡村振兴出金点子、谋好路子。引导乡镇、街道人大以人大代表联络站、营商环境监测点为重要载体,以代表接待选民日、人大代表双月活动等契机,组织代表走基层、进机关、进企业、进村子,收集群众关于乡村振兴和民生改善等方面的意见建议56条,其中,相关代表提出的《关于做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建议》被县委、县政府采纳,要求由县农业农村局牵头重点办理,组建工作专班,制定方案,确保把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