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区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省委“一号改革工程”部署要求,运用人大多元化监督方式,助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升。
一是强法治保障,构建优化营商环境“硬支撑”。通过“基层立法站点融合”建设,推动立法意见征询下沉一线,传递萧山企业在立法建议方面的诉求;由资深专家组成法律宣讲团,围绕《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萧山区助企服务“二十条”实施细则等条例政策,入驻人大代表联络站开展法律、政策宣讲;运用“代表联络站”“基层立法联系点”“共享法庭”“检察e站”等平台,组织“两官”(法官、检察官)常态化开展普法、风险提示等涉企服务工作。目前,已开展相关服务活动12次,覆盖全区180余名企业家。
二是优服务供给,提升优化营商环境“软实力”。将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情况报告作为区人大主任会议的重要议题,组织人大代表参与“体验式”调研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情况,并给出进一步提升建议。助推相关部门联合企业人大代表开展外贸企业出海拓市、企业“入市第一课”等活动;与镇(街道)人大、人大开发区工委联动,推动政务服务“走出去”,目前已推出家门口医保、社保等业务办理和住建、发改等审批服务。与人大代表、部门、公司、高校等多方合作,创新政策解读、直播带岗、政企互动三大直播助企活动,累计在线服务观众3万余人次,解答留言提问 7200余个。
三是盯建议办理,激活优化营商环境“动力源”。区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领衔“助企服务”专班,邀请70余家企业和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分行业开展企业座谈会8次,助推萧山区助企服务“二十条”政策制定、建议收集、政策出台。将区人代会上19条涉及用地、人才等方面且符合助企服务“二十条”政策导向的建议列为区人大常委会2024年重点督办建议,并经常委会审议形成决定,交由区政府办理,常委会相关工委将定期组织代表视察、跟踪办理进度。对闭会期间涉企建议,通过“区领导交办、窗口反映、镇(街道)上报、座谈反馈”的方式收集企业诉求建议,以“诉求登记—高效流转—闭环处理—监督回访”处置模式予以闭环处置。今年以来,已收集到企业工业用地、普惠性纾困、交通配套等方面问题69个,协调解决44个,其余问题正在协调解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