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今年市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一组组漂亮的经济民生数据,展现了杭州发展的活力,其中,新型消费力量不容忽视。当数字、文化、旅游、健康等各种消费成为热点,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不断涌现,对满足居民生活需要、拉动经济持续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杭州加快培育新型消费,立足历史文化禀赋和数字经济优势,不断推动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和新服务迭代升级,在唤醒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的同时,也充分展现了杭州消费的鲜明标识和独特魅力。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聚焦消费提振,更大力度建设国际新型消费中心城市。代表、委员们对此信心满满,大家表示,杭州持续培育壮大新型消费,打造传统消费转型升级的“跳板”、未来新经济快速发展的蓝海,正前所未有地重构着消费经济的新图景。
加快提档升级
着力塑造城市消费品牌
“在消费引领经济发展的关键期,促进消费提档升级,对推动杭州应对国内外复杂形势、彰显省会城市经济排头兵作用尤为重要。”市政协委员、杭州市社科联(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周旭霞认为,只有充分发挥消费的引领作用,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才能正常运转,流通的桥梁纽带作用才能更好地发挥,供给体系才能更好地满足消费需求,国民经济循环效率才会更高。
如何才能实现消费提档升级?她建议,首先要盘活存量,继续大力推进传统汽车、家装、家电消费高端化和品牌化,创造新消费视点。其次要做优增量,积极发展新型消费业态,重视消费心态,加快形成消费时尚风向标。再次要提升流量,丰富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引进更多国际展会,承办更多国际赛事、演唱会,打造系列杭州特色消费节庆活动,实现消费带动效应。
同时,通过全面促进新消费带动消费升级,将有效带动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质量升级,进而推动产业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提高国内国际市场竞争水平,提升杭州对国际市场的吸引力,促进更高水平更广领域的开放发展。
“杭州作为数字之城、电商之都,具备以新型消费撬动经济稳进提质,实现跨越发展的基础。加上国家正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我们应把握机遇出台新政,大力发展相关业态,精准对接多元需求,推动各类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教育、医疗、购物、文旅等领域,打造个性化定制消费新场景,助力新型消费跨越发展。”市人大代表,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郑荣新带来的两份建议,其中一份正是关于杭州大力发展新型消费、打响城市消费品牌。
郑荣新说,杭州支持各地各行业出台消费券、文旅券等举措已颇有成效,“今后,还需建立跨部门监管机制,进一步畅通消费举报投诉渠道,依法查处、严厉打击不合理低价游、强制购物、恶意囤票等行为,树立更智能、更环保、更令人放心的消费城市品牌。”
壮大服务消费
让新消费更好惠及民生
随着我国“银发消费”和“银发网民”的增长,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爱上了网购,在享受便捷与乐趣的同时,他们也遇到了一系列消费问题。关注到这一群体的烦恼,市政协委员、民革富阳区支部副主委、富阳区统计局局长董凯提出了《关于进一步优化“银发族”网购消费环境的建议》。
董凯发现,老年人网购辨别能力较弱,还面临市场监管与行业管理滞后、电商平台支付机制适老化不完善两大问题。由于对电商支付流程不熟悉,他们还很容易不小心开通“先付后用”“免密支付”甚至各类“消费月卡”功能。“不知不觉中花了不少冤枉钱,却不知道该如何维权。”
“杭州具有数字经济先发优势,理应在优化老年人网购环境上先行示范,引领行业健康发展。”为此,董凯建议政府部门加强老年人网购安全宣传与培训,进一步完善网络购物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针对网购的各种“痛点”加大监管力度,并鼓励电商平台加强适老优化改造,加强行业自律,让更多“银发族”享受便捷舒心安全的网购服务。
当前,围绕养老与托幼展开的家政服务行业,是民生消费的两大重点领域。但同时,家政服务行业也面临着“招人难”与“留人难”的双重困境。市人大代表,三替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陶晓莺格外关注杭州“一老一小”服务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家政行业的从业人员主要来自农村欠发达地区,他们除最基础的经济收益外,更需要来自社会的职业认同,真正融入城市。”对此,陶晓莺建议,在“医”“住”“学”等基础性问题上给予他们更多关注支持。另一方面,她认为,家政企业吸纳了大量特殊群体就业,希望政府也能根据特殊群体的聘用数量,给予相关企业社保和税收上的支持。
创新消费场景
全面提升城市美誉度和吸引力
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背景下,提振乡村文旅消费,不仅是激活乡村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引擎,更是传承乡土文化、推动城乡融合的重要抓手。
市政协委员、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桑万琛建议,以品牌建设为引领,塑造杭州“富春山居、钱塘乡野”乡村文旅大品牌,全方位拓展影视剧、综艺、自媒体等传播渠道,以强劲的品牌效应释放消费吸引力,做大长三角周末游、市域休闲游两大根基市场。同时,深挖非物质文化遗产、小众美景、特色物产、闲置村居等资源潜力,以县(市、区)为单位整体谋划,促进村镇协同、景村联动,为消费场景创新注入多元动能。
运营水平决定着乡村文旅的生命力,更是撬动乡村消费市场的核心杠杆。在桑万琛看来,应构建“政企村人”联动的可持续运营机制。他还建议打造乡村文旅产业运营联盟,以优质的服务和丰富的业态供给,增强消费黏性,持续释放乡村文旅消费潜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举办演唱会、音乐会80场以上,积极探索赛事会展市场化运作路径。通过对全国一、二线城市大型展会、赛演活动成本的调研,市人大代表、浙江萧山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计划财务部总经理杨俏带来了关于优化营商环境、降低赛会演艺主办成本的建议。
她认为,可以参照学习国际国内先进城市的做法,在赛会演艺活动期间,进一步缩小封控范围,充分利用人防+技防的科技手段,最大限度减少因封控对观赛人群、消费人群、周边生活人群的干扰。
她还建议,在赛会演艺活动安保方案审批、展会搭建验收等过程中,适当减免部分手续,减轻活动主办方的成本,进一步提升杭州演艺、赛事、展会、商贸、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