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区人大常委会紧扣代表工作“四建设两提高”部署要求,在发挥代表作用、密切联系群众、强化建议办理等方面持续发力,更好助推人大代表“双岗建功”。
一是让代表走下去,以双访促双联。扎实开展“日访”+“夜访”的“民情双访”活动,以深化“两个密切联系”团结群众、服务群众。建强联络主阵地,制定出台深化基层单元建设实施方案,进一步放大代表联络站“联商督促智”作用,做到全量化业务下沉、规范化运行管理、常态化进站活动。2024年,常委会组成人员、“一府一委两院”累计进站234次,参与代表1965人次,收集并梳理高质量意见建议276条交政府部门办理,均已办结。丰富联络内容,全面推行代表码、代表活动码,鼓励代表挂牌“亮身份”,服务群众“零距离”;连续三年更新迭代代表履职“十必做”清单,引导代表主动参与社会治理、矛盾调解、文明引导;落实落细代表向选区述职制度,主任会议成员带头报告履职情况,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进一步激发代表履职动能。
二是把群众请进来,听民声话民主。创新开展“人大有请”民主实践活动,进一步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定期开展“人大开放日”活动,邀请市民代表、青年学生、企业家等群体列席常委会会议、主任会议,走进代表联络站、基层立法联系点,体验民主的温度和魅力。2024年累计开展各类体验活动119次,邀请选民群众1254人次。完善人大协商邀请群众参与机制,通过座谈沙龙、线上征集、进站接待等途径,就公共事务、财政预算、民生实事等组织民主恳谈、居民议事357次,围绕新一年民生实事项目协商提出7方面14个项目建议交区政府研究。深化数字赋能,扩大群众对监督议题征集、执法检查、预算监督、政府在建项目过程监管等工作的参与,实现群众“码上视察、云上监督”,拓展公民民主监督新空间。
三是督建议办到位,将民意变满意。强化代表建议提出-交办-面商-答复-评价全生命周期管理,以点带面,从办好一件建议实现解决一类事。建立预协商机制,通过小组讨论、专题辅导、对口协商,提高建议的规范性和精准度。聚焦办理高质量,深化分级督办机制,以大督查数字化流转实现高效交办,以全程可视化实现过程督办;逐件分析研判建议办理情况,专题督办代表反响强烈的问题件,推动部门答复办理更深更实;提升面商答复的严肃性,督促部门负责人从“件对件”到“面对面”,进一步增进理解共识、取得代表认可;改进建议办理评价方式,实施“二次评价”,推动部门重承诺更重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