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区县人大
淳安县:三链协同筑牢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屏障
2025- 07- 02 10:47:41 来源:淳安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作者: 徐明星

淳安县人大常委会紧扣“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将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纳入重点监督议题,通过织密监督链条、夯实制度链条、激活服务链条,推动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家校协同、社会参与”的全周期保障体系,为全县中小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一、织密监督链条,推动心体健康政策落地。一是调研开路精准破题。县人大常委会将中学生身心健康纳入年度重点监督议题,组织教科文卫工委开展为期两个月专题调研,走访7所学校,并召开7场座谈会(包括教师、家长、学生代表等不同层面),形成《中小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工作情况调研报告》。报告直指部门协同联动不足、家庭教育主体责任缺失、学校身心健康工作困难重重、社会支持功能脆弱等四个方面核心问题,为监督工作奠定数据基础。二是专项监督压实责任。县人大成立由常委会副主任牵头的督查组,对部分学校开展身心健康设施设备现场查看,对发现的心理辅导室设备陈旧、课程开设不规范等问题进行现场反馈。同时要求县政府加大对身心健康设施设备的投入,进一步明确县级心理辅导中心于2025年9月底前建成并投入使用。三是强化监督跟踪问效。在常委会专题审议中小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工作后,针对政府部门在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35条审议意见整改销号清单,建立“清单交办—部门回复—回头监督”闭环机制。确保人大审议提出的问题件件有回应、事事有落实。6月初社工部和教育局已经将审议意见清单中建议的采纳情况向县人大进行初步反馈。

二、夯实制度链条,构建全周期保障体系。一是推动跨部门协同机制。推动县政府出台《淳安县青少年心理健康协调机制工作规则》,确立社工部与教育局“双牵头”模式,整合卫健、妇联等12个部门资源,建立每月工作提醒、季度联席会议制度。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台《淳安县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实施方案(2025-2027)》,切实推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和相关部门协同联动的心理健康工作局面。二是创新家校共育机制。指导教育局搭设“学在淳安·家长说”平台,采用“线下讲座+互动交流”形式开展七期家庭教育讲座,覆盖350余名家长。围绕“隔代沟通障碍”“孩子不想上学怎么办”“不给孩子玩手机就哭闹”“考后如何和孩子谈成绩”等亲子主题,定期编发《家校共育指南》,切实提升家长亲子沟通意识和能力。三是严格做好身心健康监测。积极开展学生健康体检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先周边县市一步将体育中考分值提升为40分,增加游泳项目,推出“10选4组合”等,满足学生平时多样化锻炼选择。心理健康方面,教育系统基于筛查与评估结果,对重点学生建立由校领导+中层干部+心理教师+党员教师+班主任等“多帮一”干预机制。

三、激活服务链条,释放多元主体联动效能。一是培育专业人才队伍。督促教育部门实施“心育师资倍增计划”,2024年完成新增270名教师C证培训,实现全县教师C证持证率100%。2025年启动428名教师B证培训,截至5月已有152人完成第一阶段培训,年内实现全县中小学教师B证持有率25%目标。同时,进一步深化教师专业培训,对全县中小学专(兼)职心理教师进行心理辅导技能集中培训,切实提升实操专业能力。二是打造特色心育品牌。在青溪初中试点“社工进校园”模式,引入杭州“紫薇原点”专业团队,开发“亲子赋能营”菜单式课程,包含“情绪管理”“沟通技巧”等6大模块,每期36个名额,都吸引上百名家长抢课。该模式已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社会力量助力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模式。三是强化数字赋能监督。通过人大数字化平台征集人大代表和群众的意见建议137条次,同时推动教育系统上线“家校共育”小程序,实现心理知识推送、咨询预约、危机预警一站式服务。2025年春季运用心理测评系统筛查学生2.9万人,建立“筛查—评估—干预”电子档案,提升了危机干预成功率。